二次供水蓄水池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。为了确保水质安全,蓄水池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,并且在清洗完成后须经过严格的验收。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供水蓄水池清洗验收标准,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好地执行验收工作,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。
(一)池内清洁度
内壁清洁:二次供水蓄水池内壁应无明显污渍、藻类和沉积物。检查时应使用手电筒或照明设备,仔细观察内壁的每个角落。
底部清洁:蓄水池底部应无杂物、污泥和积水。检查时应使用长柄工具探查底部,确保无残留物。
(二)池体结构
池体完整:检查蓄水池的结构是否完整,无裂缝、渗漏和损坏。特别注意池壁、池底和池盖的连接处。
密封性:检查二次供水蓄水池的密封性,确保无漏水现象。可以进行简单的注水试验,观察是否有渗漏。
(一)微生物指标
细菌总数:检测水中的细菌总数,确保其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。
大肠菌群数:检测水中是否含有大肠菌群,确保水质安全。
(二)化学指标
浑浊度:检测水的浑浊度,确保水质清澈。
余氯:检测水中的余氯含量,确保消毒效果。
(一)清洗
无残留:检查蓄水池内是否无清洗剂和消毒剂残留,确保水质安全。
无异味:检查水中是否无异味,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标准。
(二)清洗记录
记录完整性:检查清洗记录是否完整,包括清洗时间、清洗人员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、清洗过程等。
记录准确性:检查清洗记录是否准确,确保记录内容与实际操作一致。
(一)消毒剂使用
消毒剂名称:检查使用的消毒剂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,确保其安全性。
消毒剂用量:检查消毒剂的用量是否符合规定,确保消毒效果。
(二)消毒过程
消毒时间:检查消毒过程是否按照规定时间进行,确保消毒效果。
消毒方法:检查消毒方法是否正确,确保消毒过程的科学性。
(一)记录内容
基本信息:检查记录中的基本信息是否完整,包括蓄水池名称、编号、清洗消毒日期、操作人员姓名等。
清洗消毒过程:检查记录中的清洗消毒过程是否详细,包括使用的工具、材料、消毒剂名称及用量、操作步骤等。
(二)记录保存
保存方式:检查记录的保存方式是否合理,包括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的保存情况。
保存期限:检查记录的保存期限是否符合要求,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。
二次供水蓄水池清洗验收标准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。通过科学合理的验收标准和流程,可以确保二次供水蓄水池清洗质量,提高水质安全和卫生水平。在实际操作中,应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操作,确保清洗消毒效果,保障居民和用户的饮用水安全。